服务热线

400-010-1100

特天集团联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剑指千亿级市场新机遇

2025年08月01日特天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更是北京市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战略棋盘上的一次关键落子。

01 政策基石,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规格布局

2023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重磅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方案开篇即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支持企业和院所开展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攻关,并“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目标直指“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设立,正是响应这一顶层设计的直接产物。特天集团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携手,成为政策驱动与市场力量相向而行的必然结果。

02 强强联合,瞄准人形机器人核心突破领域

基于北京机器人产业行动方案的框架,特天集团与创新中心的合作极可能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瓶颈与未来高地。

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成为首要突破方向。创新中心将联合特天集团这类产业力量,共同冲击智能驱动、环境交互、自主决策等前沿技术壁垒。

典型场景落地示范是检验技术实用性的关键环节。特天集团凭借其产业经验与市场触角,有望与创新中心合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案例,缩短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

03 资源整合,产学研用生态的优势叠加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背靠政策与科研资源,拥有搭建共性技术平台的天然使命。通过“企业出题、创新中心答题”的模式解决多模感知、自主控制等技术难题。

特天集团作为市场主体,则贡献了产业化的关键要素:工程化能力、市场渠道及规模化应用场景。其角色将助力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实现从样品到产品的关键一跃。

北京市鼓励拓展“机器人融资租赁、维修保养、二手交易与再制造等后市场服务”。特天集团在产业生态运营上的积累,结合创新中心的前沿技术,有望探索出服务型新商业模式。

04 战略棋眼,北京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加速

这一合作对北京市整体机器人产业布局具有深远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合作将成为北京冲刺“国地机器人产业标杆”的实践样本。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机器人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平台”、“配套加工中心、共享工厂”等设施。

特天集团与创新中心的资源整合,为这些平台提供了首批核心用户与应用场景,加速基础设施效能释放。在北京市“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与“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的双轮驱动下,此次签约无疑为政策目标注入了强劲的市场动能。

05 未来图景,从实验室到千亿级市场的跃迁

随着合作协议的签署,一幅更广阔的产业图景正在展开。短期看,合作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迭代与场景验证。北京市设定的“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标,需要一个个如特天集团这样的企业将创新中心的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部署的产品。

长远而言,此次合作将助推北京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从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到整机集成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再到安防、医疗、制造、物流等场景落地——特天集团与创新中心的协同,正是北京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机器人高地的微观体现。

北京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不只依靠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随着特天集团与创新中心将研发能力注入产业链条,北京产研示范区正悄然发生变化。当这些机器人最终走进工厂、医院和家庭,人们或许不会记住某次签约仪式。但正是这些产业力量的每一次握手,将北京“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的蓝图,一块块砌入现实。

凝聚行业专业化人才,联袂上下游优质资源,深耕品质化服务领域。

Gather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cooperate wi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deepen the field of quality service.